異色小品良作:《樓下的房客》
個人並未讀過九把刀的原著小說,故在此談論不會涉及原作及改編的差異。同時,本文也不會談到本劇中的懸疑、解謎元素。在此只想為國產良作做一推廣。若你對於電影中某些未解之事以及結局懸念存有困惑,很抱歉,本文也不會有任何相關分析:這是篇寫給還未看本片、又有點興趣的人參考用。要想看內容解讀,建議可參閱本站其他專欄影評。純粹觀賞電影的角度而言,先說結論:《樓下的房客》值得進電影院一看。
(看似單純的房客飯局,畫面中隱藏著許多值得玩味的訊息)
自從《海角七號》票房口碑雙雙告捷以後,本土商業電影大有振興之勢。但在發展過程中,各路人馬蜂擁搶進,自然有些國片採取短線炒作、強調諧星綜藝的俗套鬧劇,透過複製形式的作法,一再以相似的製作內容意圖攫取觀眾注意力。歌廳秀式的搞笑片可能有其樂趣所在,但當本土電影片單上多是此類劇種,加上些校園青春喜劇和以夢想為主題的勵志片,主要觀眾群也自然會感到彈性疲乏。(靈異鬼片有其特定客群市場,故在此論外)
因此,姑且不論九把刀小說整體質素如何,也先不談其小說改編成各部電影後優劣成敗,單論其各色不同類型故事登上大螢幕,為國片創作環境持續帶來非典型的刺激,直觀看來應是利大於弊的──再怎麼說,那也遠比總是搬豬哥亮登板救援來得好。
我之前從未看過任何一部九把刀小說改編的電影,因此前揭判斷留予各自公論。此次《樓下的房客》能夠引起我的興趣,除了其相對新鮮的故事題材,當然還因為媒體宣傳上受到重點注目的大尺度演出。雖然早先已聽說這部電影內含相當的裸露與血腥成分,但在售票口劃位被要求查驗證件時,我才知道本片經電檢被定為限制級(很抱歉,我真的是毫無做功課就出門了……)。
在臺灣,要想拍攝評等為限制級的商業影視作品,顯然需要相當大的勇氣。一方面有佔據主流話語權地位的保守分子,由於對娛樂產業的想像過於貧乏,因而會對娛樂品項的不道德內容進行批判撻伐(想想近日,大家也不過上街抓抓神奇寶貝,就有許多奇怪的負面聲浪傳出……);另方面則是務實考量:限制級分類的門檻會直接影響到進場人次,票房收益將直接少掉十八歲以下的潛在客群。也因此,對於導演兼製片的崔震東初執導筒,就能夠如此堅持以為了符合原作精神,我認為應給予相應的敬意。
(極為大膽真實的性愛場面,是本片的當然賣點之一)
當然,若最終是粗製濫造的成品,儘管劇本再怎麼別出心裁,我們也當予以劣評。所幸崔震東有確實掌握電影全片的製作品質,雖然小地方問題不少(包括:開場可再加強美感的標題字、意義不大的街景空拍和樓房3D建模、部分演員的口條、使用過於氾濫的背景音樂等),使得電影時而精緻時而粗糙,但整體來說仍具有一定水準的完成度,娛樂性稱得上相當充分。
事實上,上述諸般細節問題,有些也不排除是導演特意為之,以強化黑色幽默的怪異效果。例如昆汀.塔倫提諾(Quentin Tarantino, 1963)便熱愛使用能讓人一眼望穿的假血漿。同樣是獵奇而令人眩惑的犯罪情節,崔震東可能潛意識受到《香港奇案之強姦》、《八仙酒店之人肉叉燒包》等早期港產低成本小電影所影響,《樓下的房客》也在某種程度上向八、九○年代間的香港三級片致敬:瘋人與蠢蛋,裸體加屍體,暴力兼色情,又在一個個感官刺激的場景間穿插著趣味橋段。主演交由任達華擔綱大樑,更直接呼應此致敬精神:雖然他近年在大螢幕上多以正面角色的白道形象亮相,但在早期,任達華就同黃秋生、曹查理等實力演員一樣,以演出三級片的變態佬聞名。只是比起港產三級片的普遍本色,《樓下的房客》少了噁心和低級,多的是更豐富多元的笑料──然而,若你和我一樣隻身租房在外,可能有些笑點反而更讓你毛骨悚然,那也說不定。
(形象清純楚楚可憐的邵雨薇,在本片中極高反差的演出,獲得相當出色的效果)
《樓下的房客》整部故事從房東的主觀敘述開展,精神不正常的房東敘事使得情節疑信相摻,虛中有實。得力於整體稱得上俐落的分鏡剪接,情節推進十分明快,也具有充分的懸念吸引觀眾持續深入。以心理驚悚劇觀之,雖然和同一年上映的《下女的誘惑》(아가씨, 2016)表現有明顯落差,也不失為一饒富趣味的娛樂電影。而我雖然對本劇試圖為人物動機安排合理解釋的補述設計不太滿意,但也能理解導演嘗試將角色行為合理化、使故事有明確開頭結尾形式的努力。不論那是基於導演個人偏好,或是為了照顧普羅大眾觀影感受的滿足感,崔震東第一次拍電影,採取相對保守的敘事形式,可說是十分穩健的態度。
作為導演初試啼聲,《樓下的房客》表現堪稱充分達標。雖然難免有些許技術層面問題,但瑕不掩瑜。大膽詼諧的表演特色,確實開拓了本土電影創作的可能性,絕非近年流行的多種媚俗喜劇可比擬。劇中少許斷肢、暴力虐待等見血場景,可能會讓心臟比較小顆的觀眾聞之卻步,但只要理解那多是為了渲染黑色幽默氣氛的場景,這層心理障礙也就不難克服。若你已年滿十八歲,那還等什麼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