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勝負反手拍》性別、道德與權力 劇透
原本只是純粹為了艾瑪史東看的《勝負反手拍》,意外很是我的菜。
電影由《小太陽的願望》的導演夫妻喬納森戴頓與維萊莉法瑞斯執導,講述1973年正值顛峰的球后比莉珍與好賭成性、喜歡作秀的退休球王鮑比里格斯,在各界宣傳炒作下,進行的一場「世紀性別對決」(即英文片名:The Battle of the Sexes)。故事雖由膾炙人口的話題事件改編,預告看起來卻不見得那麼吸引人,至少初看時,我只覺得是從今日性別平權、政治正確的角度,回溯性地把1970年代的女網英雌故事拿出來再說一次,然而電影卻超乎我想像地好看。
首先(也可以是最終),我覺得這部電影做的最成功的部分是:艾瑪史東魅力爆表。不要看這片她的造形看起來弱弱的(我看預告時也這麼覺得,好像看起來很還好),拿她和比莉珍本人相比,外型似乎也不是那麼相像,然而,從第一幕開始,這電影就讓我相信她了(只能說兩位導演功力不凡)。從肢體動作、情人朋友之間的眼神互動、獨處時的情緒表達,加上幾個場景的特寫,電影裡的比莉珍完全抓住我的眼睛,對我個人來說...她在這片裡的演出比拉拉鍊裡更為迷人。
覺得好看的第二點則是:電影透過講述這場對決,把1970年代美國性別價值觀搬演出來。性別因素在當時環境裡,不僅只於男女網的賽事獎金不平等,同時還與道德、權力相關連。電影裡,比莉珍不單是代表女性,還代表同/雙性戀等無法出櫃的弱勢,即使她擊敗了鮑比,也難以違抗那個時代對性別的保守認知(個人情感的私事須低調處理以保護自己身邊的人)。故事裡的所有人,都沒有超過那個時代的尺度,仍活在當時的框架中,而正是那些限制,使今日的我們看他們可以感受到性別問題的背後牽連著其他價值,不是說變就可以變。
其三是電影透過鮑比這位喜劇性的角色,指出當時美國性別觀念的弔詭與荒謬之處。這位舉著大男人沙文主義旗幟,向所有女網選手下戰帖的退休冠軍,其實並不是什麼真正的大男人,只是一個希望再次成為鎂光燈焦點的「靠妻族」。他復出並不是如他在媒體前所說的那樣歧視女性,而是像長不大的大男孩一樣,想要在無所事事的日子裡,找些什麼事引起大家注意,好能再「紅」一次。
雖然看完之後,隱隱覺得情節很好萊塢,故事角色和觀點太明確,使我無法相信它的真實性,但看的時候,真的都沒有多想,只覺得整部電影比我預期得豐富有趣,推薦給喜歡性別議題和艾瑪史東的朋友!
***
這裡是我的樂園:http://tzuyang1222.blogspot.tw/2017/11/battle-of-sexes.html
FB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ueiwei/